发展社会捐助,让爱流动起来

不自愿,无慈善!逼捐不止,谈何人人慈善?

首页标题    慈善品牌    慈善超市    不自愿,无慈善!逼捐不止,谈何人人慈善?

又到一年一度的99公益日了。全国各地的公益组织,无论官办的还是民间的,都为了筹得足够多的善款各显神通。不出意外,一些不怎么地道,或者说违背慈善本意、危害慈善事业的“神通”,被某些所谓的公益组织或慈善组织任性地施展出来。因为在他们眼里,只要能达成筹款目标,业绩光鲜,数据迷人,采用什么样的手段并不重要。

 

无论是中国的《公益事业捐赠法》《慈善法》,还是世界各国的法律,都会强调出于公益慈善目的的捐赠,必须是自愿的,即捐赠行为必须是完全出于捐赠人真实意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然而,自愿——这一慈善的基本原则经常会被无视。

 

于是,各种款式的逼捐现象,层出不穷。而逼捐的实质,无非是通过某种权力,比如通过行政力量、道德评判、舆论等施加压力,迫使他人进行捐赠。可以说,逼捐这种歪风邪气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理,不仅打击社会公众参与慈善的热情,也将会严重影响我国慈善事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逼捐为哪般?

 

 

除了一些明星、企业家或企业会遭受网络舆论的逼捐,普通老百姓也会面临有形无形的逼捐。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办慈善机构借助行政力量,利用99公益日等筹款窗口开展募捐活动,其筹款成绩也因此一路飙升,但逼捐的现象也因此层出不穷。

 

比如,当“慈善一日捐”、“99公益日”等节点的捐款倡议书下发到单位,有些单位会按职务高低要求大家捐出不同档次的善款,直接摊派或变相摊派到下属各部门,完了甚至会公示捐款名单和金额;又或者,上面的大领导带头把钞票放在捐款箱,为慈善募捐活动站台动员。这种情况下,难免会有一部分人因为某种无形的压力,被迫从众,作出捐款的决定。

 

 

如果不捐,他会担心自己在领导和同事面前留下负面印象,比如觉悟不高,没爱心,太吝啬,将来甚至可能影响升职加薪评职称。捐吧,又不甘心,毕竟自己的家庭经济压力也不小,有房贷、车贷要还,有小孩老人要养,手头并不宽裕;同时对相关的机构和项目缺乏了解,信任度比较弱,不确定自己的捐款会不会得到善用。于是,在诸如此类的压力和纠结中,大部分人会选择捐。面对人情世故、职场法则,违背自身的真实意愿或自由意志,违心地做一些事,着实无奈。

 

当然,这些下发的红头文件中,通常也会强调自愿捐款,但在实际执行中往往会变味。可能被当作上级交给自己的任务,也可能让不同单位和部门之间开始攀比,谁家动员的捐款越多,就越能彰显自己的能力和业绩。为了完成任务,得到上级的认可,炫耀自家接收捐款的数据,满足自己的表现欲或虚荣心,各种带有强制性的募捐手段便出现了。

 

 

尤其是99公益日期间腾讯公益平台的配捐政策,捐款的人越多,机构得到的配捐就越多,这也让逼捐更有动力,更加挖空心思让人捐款;至于腾讯公益平台设计配捐的初衷,自然也被无视了。

 

一些单位会以献爱心、做慈善之名,理直气壮地要求辖区内的企业必须捐款,不捐就上门索捐;有些单位则直接从职工当月工资中扣除一定金额当作捐款;捐款任务落到学校时,一些班级的老师可能会要求每个学生都得捐款,并在微信群公示没有捐款的学生名单;对强制捐款现象提出质疑的职工也遭受压力。面对强制捐款,个体要想维权,代价实在太高,很多时候只能放弃和隐忍。

 

 

不自愿,无慈善。逼捐,无疑是慈善文化中的“畸形儿”,是“权力”急功近利的结果。无论逼捐的形式如何,都悖离了慈善的自愿原则,或者说是志愿精神。逼捐现象多年不绝的根本原因,一是源于部分人群对慈善的无知,不懂得自愿原则对于慈善事业的重要意义,不了解基本的慈善理念或无视相关的法律和政策知识,此为无知者无畏;二是迷恋或习惯通过手中的权力或优势达到自以为正当或政治正确的目的,而不在乎手段是否正当合法,这是畸形的政绩观、慈善观在作怪。

 

逼捐不止的后果

 

实际上,官办慈善机构的高歌猛进、攻城拔寨,是行政化募捐大行其道的结果,也是值得各方警惕和重视的现象。

 

与和风细雨般弘扬慈善文化,启蒙公众的慈善意识,充分捐赠人意愿和权利,通过自身的项目设计、工作成效和公信力吸引公众参与和支持慈善事业的社会化募捐相比,依赖政府行政体系开展的行政化募捐,或公开或隐形的强制性募捐(逼捐)几乎不可避免,这无异于竭泽而渔、饮鸩止渴,是在破坏慈善事业赖以存在的根基。但眼下,行政化募捐带来的高效快速和低成本,以及因获得大量资源而生的满足感,让相关方难以割舍和放弃这一“筹款利器”,但这把双刃剑的另外一面所生产不良影响,却是沉重的、长远的。

 

 

各种逼捐之下,原本就对慈善了解不多,又被迫捐款的公众,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必然受到打击,甚至会本能地厌恶和抵触所有慈善募捐活动,不再信任公益慈善组织,将强制性捐款视为“慈善税”;宁可自己直接把钱捐给困难群体,也不愿捐款给公益慈善组织。这种状况若得不到改善,要实现“人人慈善”“全民公益”是不可能的。

 

另外,随着越来越多的官办慈善机构进场争夺公众捐款及平台配捐的份额,以其强大的行政化动员能力,众多尚在成长期的民间公益机构毫无招架之力,往往付出不少而所获无多。在筹款平台上败北的民间公益机构,生存更加艰难,何谈发展壮大。当作为官办慈善机构的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的民间公益机构,生存空间日益萎缩,数量越来越少,力量越来越弱,双方的平衡被打破,整个慈善生态系统注定会失去活力,最终走向崩溃与混乱。这是所有人都不愿意看到的。

 

对逼捐说“不”

 

 

那么,面对形形色色的逼捐现象,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除了捐赠人积极维权和发声,作为民政等政府部门,责无旁贷,理应加大普法力度,加强监管,对强制摊派等违法募捐行为依法严肃处理,绝不姑息放任,做到令行禁止,绝不可知法违法,有法不依。

 

作为公益慈善组织,尤其是行业组织或平台,要加强自律,虚心接受社会监督,认真学习相关的慈善理念和法律政策,认清逼捐的不正当性及其危害,放弃使用并公开抵制逼捐手段,切实尊重和保障捐赠人出于真实意愿进行捐赠的基本权利。

 

媒体及法律界,对各种逼捐行为应予以曝光和谴责,必要时通过社会舆论、法律援助或公益诉讼的方式,主张和维护捐赠人的合法权利,追究逼捐者的法律责任。

 

最后,真心希望,今后的99公益日以及其他公益活动中,每一个有爱心的你,都能真正遵从内心的声音,为自己认可和信任的公益项目和机构捐款,为社会的改变奉献自己一份力量。唯有如此,我们的社会才能离“人人慈善”的理想越来越近,才能越来越美好。

 

来源:公益慈善论坛

2022年9月6日 21:00
浏览量: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