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对话 | 中共中央党校胡仙芝:社区慈善是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导语
近年来,社区慈善备受重视。新修改的《慈善法》对社区慈善作了专门的规定: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广州市、四川省等地先后出台文件支持社区慈善发展。
那么,发展社会慈善的意义何在?社会组织如何做好社区慈善呢?社区慈善的发展趋势又是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善达网执行总编马广志与关心社区慈善发展的一些专家学者进行对话,文章首发在友成企业家乡村发展基金会公众号。
社区慈善系列采访第一位嘉宾是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胡仙芝。胡老师同时也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信用机制与志愿服务发展》、中央党校《新时代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课题的负责人。
胡老师认为,社区慈善是慈善事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其发展趋势将呈现多元化、专业化、制度化和大众化等特征。
“社区慈善有三个特殊的特征”
马广志:胡老师好,我们为什么重视社区慈善,是为了公益慈善事业发展?还是为了社会治理?
胡仙芝:重视社区慈善发展,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是从基层治理的角度看。社区慈善发展对于和谐基层治理共同体的构建具有积极的意义。对于国家治理来说,基层稳则天下稳,基层安则天下安。社区作为人们居住生活的基本单元,和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社区作为现代意义的公共空间,同时又与公民的私域生活紧密相连,把社区建设好、管理好,可以解决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可以大幅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对建设和谐社会、和谐家庭、和谐生活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是从慈善事业发展的角度看。社区慈善为慈善事业发展提供最为直接的动力。首先,慈善的服务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这些弱势群体广泛分布于城市、农村的角落,而这些角落都可以理解为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其次,慈善是基于一种自愿性、民间性的公益行动,社区作为基层,是实行自治的主要领域。发展社区慈善,有利于整合社会的慈善资源,培育慈善发展所需的公共精神,也有利于提升社会凝聚力。第三,社区慈善与我们传统的儒学文化及中华民族的心理特点相契合,符合我国由亲及疏、由近及远的传统行善逻辑,培育社区慈善,可以更多地吸引公众参与,为慈善事业发展奠定必要的群众基础。
可以说,社区慈善体现了社会治理与慈善事业在基层的融合,理应成为基层自治共同体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发展社区慈善,既是基层治理的需要,同时也是慈善事业发展本身的需要。
马广志:如何理解“社区慈善”这个词?它的内涵是什么?
胡仙芝:对于“社区慈善”的内涵,我看还不太好用一个现成的学术定义来回答。有一个地方性文件,对“社区慈善”做了初步的界定:社区慈善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下,以社区为主体,发动社区群众、慈善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社会组织等慈善力量,广泛链接社区内外慈善资源、大力宣传慈善文化理念、深入开展慈善服务活动,推动社区慈善在儿童关爱、养老服务、慈善帮扶、社区治理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有效助力第三次分配和共同富裕。参见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
https://www.scscslhzh.cn/home/index/index.html
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这个概念并不是很难理解。广义的理解是,社区慈善是发生在社区层面的各种具有慈善性质的慈善行为和现象。分析这类慈善行为和现象发现,社区慈善除了具备慈善的一般属性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特征:
一是社区慈善的共同体特征:如社区慈善的需求产生于社区,服务对象、资源使用及效果也落实在社区,慈善主客体主要是社区居民及其相关者。
二是社区慈善与社会治理的相融性和互嵌性。从实际运作来看,很多地方的社区慈善都与社区党组织、社区群众、社区志愿者、社区以及各类慈善组织、社会组织的社区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之间的活动互相交合,资源和效果也彼此受益。
三是社区慈善体现为服务的直接性和群众的参与性。首先,社区贴近居民生活,获取慈善供需信息更加有效,解决问题也更加直接。如应急慈善中,只有在事故和灾难发生的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他救,人们的生命财产才能更有效地避免损失。社区就拥有这种便利和优势。其次,社区慈善涵盖传统慈善与公益领域,包括特殊困难群体帮扶、老年人关爱、儿童关爱、突发事件应对、环境保护及慈善文化弘扬等,社区慈善能够更及时地察觉需求、更及时地提供帮助,从而在社区场域内解决供需不匹配的问题。第三,社区慈善是“家门口的慈善”,更易发动群众参与,这对形成人人参与慈善的格局,弘扬慈善文化,增进社区居民之间彼此连接和信任,优化社会风尚都具有积极的作用。
“最重要的是建立社区慈善信用机制”
马广志:在您看来,目前社区慈善存在什么问题?
胡仙芝:对于这个问题,还真难以用几句话就能回答出来。首先从全国层面看,目前的社区慈善发展还是非常不充分不平衡的。有些地方已经进行了探索,如广东、四川的一些地方,有的地方还出台了地方性的规范文件。但也有的地方还暂时看不出来。
从政策的层面看,202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提出了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五社联动”框架。说明社区慈善、社区志愿者在基层治理体系的构成中有着自己特殊的地位。今年实施的新修改的《慈善法》 第九十六条也规定了“国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社区慈善组织,加强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展社区慈善事业”。
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社区慈善会在更多的地方普遍地发展,当然到时一些中观、微观层面的具体问题也会大量地体现出来。不过,这些问题都会在我国慈善发展管理框架和基层治理体系中得到完善和解决,包括社区慈善的运行机制的建设,在各地的改革创新中得到相对符合实际的模式,随着改革实践而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马广志:社区慈善的运行机制应该是什么?
胡仙芝:在社区慈善各项运行机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建立社区慈善的信用机制。不仅要给社区慈善组织建立守信记录数据库,更要给每一位社区慈善参与者都建立活动服务记录,要给每一次慈善活动都记录相关的信息,形成一种良好的信息积累,同时对一些问题也要进行记录,并且要对组织、个人进行定期的评价,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成长机制。
在社区慈善中建立和嵌入信用机制,不仅有利于为社区慈善的发展提供具有永久内驱力的激励机制,而且还能为社区慈善的不良发展因素提供有效的约束机制,对于社区慈善内部管理系统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国家相关部门改进基层治理提供有力的抓手,对基层社会自治共同体的构建也有积极的作用。
马广志:您曾提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需要和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结合起来,公众参与制度化是社会治理创新的突破点。社区慈善作为社会治理的应用之一,如何更好地让社区居民参与进来?应该建立怎样的机制?
胡仙芝:以前我们在社会组织的课题研究中,曾经做过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研究,也在《人民论坛》《理论研究》《中国国情国力》等刊物发表过关于公众参与制度化建设的成果。社区慈善作为社会治理的一种,在动员和吸收社区居民参与的方面,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吧。
但由于社区慈善是建立在自主自愿基础上的,有些观点和建议不一定完全适用。结合社区慈善中如何建立公众参与机制,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建立公平开放的公众参与机制。要降低门槛,建立普惠性的、开放性的慈善参与机制。这里的参与可以是多层次多范围的,或者参与慈善组织,或者参与慈善活动,都要具有开放性,门槛不能太高,要加强机会均等。
二是建立有效的自治议事机制。社区慈善的核心运作机构需要一定的效率,所以要有核心组织人员,要有清晰明确的工作规则,要有严格的内部管理系统,要有科学合理的治理结构。
三要信息公开和回应的透明机制。慈善组织的核心是要保持良好的社会公信力,所以一定要把信息公开制度建设作为重中之重。要及时公布慈善组织和组织活动的相关信息,尤其是要对慈善资源的来源、去向、效益等关键信息要有公开、有回应、有反馈,有闭环管理系统。
四是要有相应的组织建设和人员培训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参与和慈善组织对群众的动员、吸纳、组织等管理能力。确保将民众组织起来做好事,把好事真正地做好。
“多元化、专业化、制度化、大众化是发展趋势”
马广志:最后,请您谈谈对社区慈善未来发展的期望。
胡仙芝:对于社区慈善的未来发展,我还是比较乐观的。我相信中国的慈善事业一定会得到高质量发展,社区慈善尤其会得到繁荣,而且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美好,人民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具体的发展方向,可能会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是社区慈善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社区慈善的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由于社区本身的特质就是多元化的,社区居民的需求也是多元化的。如老旧小区居民对扶老助老的需求高,新小区则对扶幼助幼的更有需求;城市社区和农村社区的需求也大不相同。因地制宜,瞄准社区居民的需求开展慈善活动,本身也会促进社区慈善组织多元化发展,促进慈善活动更加注重地方化、个性化发展。
二是社区慈善组织将会出现专业化的运营和管理。一个领域要得到发展,就需要充分的分工和相对充足的竞争,在这种环境下,一些社会组织就会致力于打造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专业品牌,在资源吸纳、整合、运营方面形成自己的优势。为此,社区慈善也将逐步走向专业化的道路,在资源有效利用和服务精准对接方面不断优化,提升整体服务效率。
三是社区慈善将大大提高制度化水平。随着我国的基层治理共同体建设的制度化推进,随着新的慈善法的推行,越来越多的地方将在社区慈善发展的制度化方面作出积极探索,为此社区慈善事业的高质量发展将得到有力的保障。
四是社区慈善将越来越走向大众化。随着信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我们的社区慈善也将开拓更多更方便的慈善服务空间和时间,在线上线下实现互补和统一。网络募捐、线上求助、信息传递……随着人们生活的信息化网络化,社区慈善也会以更加便利、高效和迅捷的方式开展和组织,因此参与的大众化也会极大增强。
总之,社区慈善是慈善事业未来发展重要方向之一。而多元化、专业化、制度化、大众化既是社区慈善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保证其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