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赠废旧衣物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
一、项目背景
随着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世界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对以衣服为主的日常用品的需求不断加大,衣物更新换代的频率愈来愈快,大量废旧衣物被丢弃,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过去数十年里,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废旧纺织物的数量快速增长下,纺织品废料收集已成为一个很大的独立行业,纺织纤维废料回收几乎无处不在。废旧纺织品回收后,至少有一半可以再利用。废旧纺织品回收体系主要有五种类型,即专业回收公司回收,慈善机构回收,开设二手服装店,服装品牌专卖店回收,以及当成固体垃圾回收。不仅已成为商业化经济活动,而且属于环境友好型环保产业,因此受到各国的推崇。我国废旧服装回收业现状和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是范围还是数量上都有较大差距。2015年国家统计部门的一项数据显示:我国废旧纺织品达到 3500多万吨,回收利用率不到 14%。这其中约50%送与慈善机构,29%改造后成为新产品,17%被直接用作擦拭布和抛光布,剩下的则被掩埋和焚烧。
2015年我国纺织品材料的消耗量约5100万吨,约占世界50%,材料的进口量却高达65%以上,大量废旧纺织品的资源浪费与原材料紧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当前形势看,废旧纺织品的回收再生利用已成当务之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描绘了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五年的宏伟蓝图,提出要坚持绿色发展、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全面高效利用资源,推动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政策的指引下,废旧纺织品回收再利用项目被列为循环经济发展的重点,符合生态、绿色、低碳的时代要求,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如何将废旧纺织品变废为宝,进行绿色化应用,是行业、企业乃至社会各界的共同责任。
我中心依托于1996年以来民政系统建立的30余万个经常性捐助站点的捐赠物资,在积极探索解决以废旧衣物为主的慈善捐赠物品收捐的瓶颈问题出发,促使捐赠物资发挥出更高效作用和价值的基础上。立足慈善领域组织研发废旧纺织品再生综合利用项目,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二、技术设备
中心从废旧纺织品的收捐、消毒、分拣、去除固体异物、开松等等角度入手,历经4年的专业研发,大胆尝试、努力创新,围绕着关键技术攻坚克难,于2012年率先成功研发出混合废旧纺织品再生加工可纺纤维的联合生产线、工业化消毒的废旧纺织品臭氧真空负压消毒机组、废旧纺织品去除固体异物的自动化设备。
混合材质废旧衣物再生可纺纤维技术和生产线经过国家纺织化纤产品开发中心、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再生纤维专业委员会、中国产业用纺织品行业协会、北京毛纺织研究所等权威部门专家的技术鉴定,对该项设备的创新性、技术的先进性作了国内领先鉴定结果,并给予高度评价。
废旧纺织品臭氧负压消毒设备经过军事医学科学院疾病预防控制所、机械科学研究总院、北京疾控中心、核设备监理监造中心、北京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等权威部门专家的技术鉴定,对中心将臭氧负压消毒技术运用于废旧衣物的消毒给予了高度肯定并作出了国内领先的技术鉴定结果。
废旧纺织品非织物固体异物自动去除系统经过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中国纺织机械协会、国家纺织计量站、国家纺织机械自动化专业学组、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等权威部门专家的技术鉴定,对该项设备的创新性、技术的先进性给予高度评价。并作出了国内先进的技术鉴定结果。
2012年7月3日,在北京市民政局602会议室,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司慈善捐助工作处调研员王萍,北京市民政局副局长陈百灵,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慧莉,国家纺织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主任李志恩,总后军需装备研究所高工张燕,国家军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副所长高级工程师田国力,国家军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高级工程师于金明等专家组织召开了捐赠物品折价及利用体系建设项目专家论证会。
会上专家们首对捐赠废旧衣物再生利用项目的立项和项目执行情况,从国家纺织行业的角度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好评。
2014年,中心在第一套设备的基础上实现了二期全机组自动化改造,研发出了每小时加工再生可纺纤维1500公斤,年加工能力达到10000吨的机组设备。设备对混合材质废旧纺织品实现“消毒、分拣、去除固体异物、经纬分离、可纺纤维制造和自动打包”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
2015年,中心山东示范基地落成后,安装了三套生产线,达到了年处理4万吨废旧纺织品的产能。
三、再生产品
中心利用物理技术再生废旧纺织品,全程无污染,完全绿色环保,产出的终端产品,涉及到纺织、建材、装饰等新型复合材料。广泛应用于民生或扶贫救灾等等领域。
1、原材料
中心利用废旧纺织品生产出的原材料包括混、棉、毛等多种可纺再生纤维,再生复合板材,废料压缩炭以及多种规格的帆布。
2、成品
中心在实验产出原材料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把原材料加工成多种规格的帆布。再经过多种工艺处理制作成了再生防虫粮袋、再生柔性包装材料等多种成品。
3、应急救灾产品
为了保障民政部门应急救灾的物资储备,中心专门研发再生帆布救灾帐篷、折叠床、背囊、被褥等应急救灾产品 。
4、时尚产品
面对市场需要,中心还开发了多种当下流行的时尚产品。产品在第二届国际职业装博览会上展出时,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四、回收体系
我中心在项目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后,依托1996年以来民政系统建立的30余万个经常性捐助站点的基础上,为了调动广大人民的捐赠热情于2014年10月,在民政部机关举办"爱心与节俭同行旧衣捐赠活动",中由我中心正式推出大红苹果形状的智能废旧衣物收捐箱,民政部的很多领导参加活动并发表讲话,对云苹果给予高度评价。
为了保障废旧纺织品原料的充足,中心与各大企事业单位建立合作,根据不同单位特点,采取量身定做、定期回购、按需定产、委托加工等方式为各大企事业单位处理废旧工装,参照国家有关政策,制定了“以料抵工”、“以物抵税”、“以物抵碳”等合作办法。中心经过努力研发,已经取得了把废旧工装加工成再生工装的可喜成果,初步建立了“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加工模式。目前中心已经与武警森林部队司令部就“武警芳纶材质旧防火服和旧军服的高质化再生加工和形成新材料事项”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在与解放军后勤保障部、国家税务部门、山东齐鲁石化、海尔电器、奇瑞等单位就回收机制事宜进行交涉与细化中,并有望达成共识。
通过上述工作的开展和实践,中民中心已初步建立了机构废旧纺织品多渠道的回收体系。
五、践行实体
中心在项目研发的过程中,从2011至2015年在北京建立了试验生产基地(已经撤销),完成了各种设备的调试和各种产品的实验性生产。
随着中心“废旧纺织品再生综合利用”项目的成熟和发展,北京的实验性基地已经不能满足项目发展的需要,中心扶持的中民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开发山东有限公司于2015年9月在山东高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立。成为中心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项目的产研示范基地;是全国首家、山东唯一的以捐赠废旧纺织品综合利用为主营业务的生产基地;是民政部和发改委大力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
山东基地建成后,江苏、河北、内蒙、山西、辽宁等地与中心达成协议,成立了本地区的废旧纺织品再生综合利用生产基地。
2016年,中心为了把六年来取得的成就加以推广,决定设立领导“废旧纺织品再生综合项目”践行基地的全国总公司——中民循环经济产业技术开发总公司,总公司在中心的监督领导下独立经营。全面负责中民“废旧纺织品再生综合利用项目”的市场化运营,制定项目的经营战略方向,建设企业文化、共同愿望和价值观。确定并实施重要的投资并购活动,创建企业共同的运作政策、标准和流程。统一品牌,培育项目在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审核批准全国各生产基地的生产计划,考核各基地的经营效益,监督全国各生产基地的财务状况,监控项目的运营风险。制定和实施全国各基地之间的资源共享机制,合理调配各基地之间有效资源。形成集团化的战略安排和部署。
六、以公益慈善为主导的创新生产模式
中心一切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公益慈善事业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慈善中来,到慈善中去。结合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由中心扶持生产基地生产,为生产基地提供配套服务。生产基地利用中心的技术设备和中心组织的捐助剩余废旧纺织品为生产起步点,逐步扩大生产,实行企业化市场化运营。在运营中中心为生产基地协调原料,提供技术,帮助生产基地把握市场方向,搭建销售平台。实现废旧纺织品再生综合利用项目的飞速发展。生产基地企业化自主运营,在经营的过程中将企业盈利的一部分回馈给中心,用以支持救助慈善事业的发展和更多慈善项目研发。
七、立体化的销售平台
以慈善为主导的废旧纺织品再生利用项目目前开发的产品主要有三种销售形式,一是民政部标准的救灾系列产品,由政府直接采购。二是与各大企事业单位合作的 “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工服回纺翻新,在各大企事业单位之间循环利用。三是根据市场需要设计出市场需要的时尚产品,面对广大群众销售。
八、旧衣新生的社会效益
中国是人口大国,纺织行业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也是纺织品产量的大国,每年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旧纺织品。当旧衣物作为垃圾废弃后,如果被焚烧,不仅消耗了煤炭、电力等能源,焚烧过程本身就会产生大量污染物,如被填埋,不仅占用土地,所产生的有害物质还污染水土。
数据显示:每使用1kg废旧纺织物,就可降低3.6kg二氧化碳排放量,节约水6000L,减少使用0.3kg化肥和0.2kg农药。因此,大量回收使用废旧纺织物,与原生材料的利用生产相比,明显减少了对二氧化碳的排放。
废旧纺织品循环再利用利国利民,它不仅意味着资源的再利用和能源的节约,而且可以大大降低碳排放量、减少空气污染和水污染。减轻废弃物的处理难度,缓解了病疫及温室效应对人类造成的威胁。废旧纺织品中可提取可再生纤维,广泛应用于家具装饰、服装、家纺、玩具和汽车工业等众多行业领域;开松后还可得到中短纤维与凝胶材料,可以用来开发系列轻质高强的建材产品,如复合墙材、木塑制品等等。
本项目每推广一个生产基地可直接提供就业岗位200人,每年可带动10亿元的地方经济。将有效地促进国家的经济建设和人民就业,为实现祖国的繁荣昌盛和伟大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
服务热线:010-83525616;010-63573616
机构邮箱:zmshjz2015@163.com
网址:http://zmjz.org.cn/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广路7号中民大厦14层
ICP备案号:京ICP备18058664号-1
查询网址:https://beian.miit.gov.cn/
扫一扫关注我们
扫一扫关注我们